新闻 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先生盛赞“全球都市”双年展,盛赞成都 本文原载于“全球都市双年展”(Cosmopolis_CHENGDU)微信公众号发表日期:2018年12月18日“当一个法国人遇见成都,他遇见的是二十一世纪。”——塞尔日·拉斯维涅(Serge Lasvignes)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 塞尔日·拉斯维涅(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图片提供: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12月17日,“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热情迎接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Serge Lasvignes)先生的到访。“我感受到这里急速增长的生活方式以及它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感受到经济的力量,感受城市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对于当代问题的反思。对于我来说,这一切很有科幻感。”拉斯维涅先生表示。摄影:Georges Meguerditchian图片提供: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17日下午,塞尔日·拉斯维涅先生分别参观了双年展锦城湖展区的水上项目以及东郊记忆主展区的展览,仔细观看了每一位参展艺术家作品,充分感受这场延续自蓬皮杜艺术中心2016年所创立的“全球都市”项目在成都的升级版本。曹明浩和陈建军,《水系博物馆》,2015-2018年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水上展厅展览现场,2018年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袁广鸣,《明日乐园》(静帧),2018年录像装置,4分46秒图片提供:艺术家弗朗索瓦·泽维尔·格布雷,《游泳池,巴马科》(静帧)2011年高清录像,彩色6分12秒图片提供:艺术家和巴黎Cécile Fakhoury画廊锦城湖,位于成都南部的新生态地带;本次双年展特邀国际著名建筑师昆勒·阿德耶米与NLÉ建筑事务所设计,结合中国在地工程师、设计师的创意,在锦城湖上用几个月时间构建起一座漂浮的“群岛”—— “岷江漂浮系统”(MFS IIIx3),希望创造一处让人们静心思考艺术与水文化,并感受生态之美的“未来场所”。这座三体建筑同时也是本次“全球都市”双年展的水上展厅。李文光,《根号水15》(局部),2013年宣纸、中性笔、油彩、丙烯图片提供:艺术家和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深圳)李爽,《T》 (静帧),2017-18年四频录像,15分17秒音乐 Eli Osheyack图片提供:艺术家邱黯雄,《新山海经III》(静帧),2013-2017年水墨动画,黑白,有声图片提供:艺术家本次“全球都市”双年展探讨了生态与环境、艺术与科技、以及城乡变革与未来都市三大议题。其中,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贝宁、南非、秘鲁、肯尼亚、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多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都积极参与了历史发展与人类未来环境及生态前景的讨论。拉斯维涅说道:“这个展览提到了生态环境,成都也需要一个艺术的生态系统,使艺术家和研究员不觉得孤独无力、能找到艺术社群。在19世纪的巴黎,各地都是艺术家工作室,之后是纽约,现在是柏林。因为那儿有一种向往自由的文化。我认为中国有能力发展这样的艺术社群。”郑波,《格竹》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展览现场,2018年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何翔宇,《无题》(局部),2016-2018年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展览现场,2018年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叶甫纳,《炸金花》(局部),2013年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展览现场,2018年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展览选择落地成都并在六个月的筹备期中不断在地生长、最终呈现,其背后有来自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双年展项目国内制作团队、成都在地合作伙伴的巨大付出,以及成都传媒集团和传华艺展公司的大力配合。拉斯维涅先生向毛继鸿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及双年展总执行人宁琤女士详细询问了展览在地组织呈现的情况,包括由梵木创艺区协办的双年展“无定义音乐节”以及夹江的驻地项目等。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左)与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毛继鸿先生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从左至右依次为: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创始人毛继鸿,毛继鸿艺术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及双年展总执行人宁琤,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双年展主策展人凯瑟琳·魏尔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谈到与毛继鸿艺术基金会的合作,拉斯维涅感触很深:“我们有挺久的交情,合作也很愉快。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从毛继鸿艺术基金会中看到了一种非常重视创造性想法的态度。一般来说,去国外做展览会选择比较容易操作的,比如业内所说的网红展、‘好莱坞大片’展、大师作品展等形式;但我与毛继鸿艺术基金会的合作兴趣点并不在此——我们想让当代艺术变得更好,去碰撞出艺术的智慧和火花。这首先是一种批判的方式,同时也相当少见。对于这样的合作,我感到非常荣幸。”对此,毛继鸿先生也有同感:“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展览,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跟整个城市进行互动,带来更多关于未来城市、技术和环境变化和发展的思考;从艺术的角度呈现出成都的包容性、可能性、未来性和现代性”。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左)和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办公室主任昆汀·卢瓦瑟勒尔(右)与阿尔弗雷德和伊莎贝尔·阿奎礼赞(Alfredo and Isabel Aquilizan)参展作品互动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雅丝敏·本·哈利勒,《流星肖像》系列,2017年纸上拼贴和绘画图片提供:艺术家17日下午,拉斯维涅先生一行来到方所成都店进行参观。双年展的跨领域讲座与工作坊项目致力于促进新形式的知识交换和思想流通,联合了成都本地的教育、美术馆机构,以艺术家工作坊、对谈、讲座、放映等形式,将展览的理念、艺术的价值更好地传达给成都的观众。拉斯维涅表示:“展览因为它的开放度而变得非常有趣。它不是一个自我关闭的系统;相反,它鼓励大家去思考、去感动、去分享。我很喜欢这个展览,因为这是一个自我‘关照’的展览——一些作品来自大众参与,一些作品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一些作品引发观众的自我诘问。这不是一个单纯让观众去欣赏的展览,它期望引发观众去思考。”方所成都店内景图片提供:方所成都店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与崔琦·沃什(Tricky Walsh)参展作品互动图片提供:“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执行组提到成都·蓬皮杜双年展,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为什么在成都?在成都会做成什么样?1977年,当蓬皮杜刚刚落成时,也受到了极大的争议,拉斯维尼回忆道:“对于当时的巴黎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在这样一个古老的街区,这样一座建筑横插其中,就像是一个‘决裂’。建筑结构对于巴黎来说是具有象征性的,我们想要赋予蓬皮杜这样的象征性,也是现在所有(艺术)机构想要达到的。这是一种介于过去秩序和新文化、新边界之间的一种平衡。”远眺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图片提供: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东郊记忆图片提供:传华艺展蓬皮杜能为成都带来什么?抑或成都从蓬皮杜能借鉴什么?拉斯维涅的回答很干脆:“我觉得没有所谓模板或者捷径。你得考虑到蓬皮杜是1977年建立的,那真是一个巨大的‘决裂’姿态。我认为应该毫不犹豫地面对这样的‘决裂’,也就是要有冒险精神,因为文化常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探险。我感受到成都的多样性。你们有巨大的潜力去创造,去融合不同的文化群体。我认为如果你们继续往这条路前进,将会成为全世界的榜样。尤其在一些美国式的大都市里,他们已经很难去创造新的样式。我认为成都,甚至是所有的中国城市,都有这样的潜力”。(采访/文珑, 撰文/窦子,编辑/何佩莲,摄影/方正)